Skip to main content

移民台灣 你期望得到什麼?

小時候家中長輩常說一句話:「香港是借來的時間和地方。」


長輩們出生於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大陸,經歷過綿延戰火的洗禮,1949年前後避難來到香港,尋得了安身立命之所。懸念是1997年之後香港便不再是英國殖民地,但在那峰火飛花的時代,長輩們怎管得了這麼久遠的事,能過一天便一天。

兩岸三地的台灣又何嘗不是?

台式民主的糖衣

這一年我身在台灣,每天看新聞,三不五時就是大陸戰機和航空母艦繞近台灣海峽。雖然這樣的新聞,由我當年赴台讀大學開始,已經看了三十多年,由雙方喊互打,到近二十多年來只有一方威脅開戰。對於台灣人而言,聽多了,難免麻木太陽依舊從東方升起,生活如常,但心裏始終懸著一塊鉛,恐怕有一天真的狼來了,不是謊言。


當年的大學同學有好幾位老早已移民美國、澳洲和紐西蘭,雖然未必與政局有關,擁有雙重國籍一向是台灣中產及以上階層的流行選項,正如香港人。但我和同學們最沒文化隔閡的是,一致認為現台灣在綠營主政之下是一團糟!


在綠營經常宣稱的「民主自由」社會裏,既有以公帤養網軍,征伐殺戮帶輿論風向,被爆出駐日外交官因不堪被綠營網軍霸凌而自殺,網軍首領以誹謗罪遭控告,然後首領逃之夭夭,案件便不了了之。連同一陣營的賴清德在總統初選爭取出線時,也曾向蔡英文求饒,停止網軍對他抺黑和攻擊,這統統看得我儍眼。


強推立法,更是現「民主」政府的常態,沒有公衆咨詢期,只須由立法院佔多數的綠營議員三讀通過贊成便行了。由去年底的「反滲透法」,以至近日委任瀆職舞弊案纏身的前高雄市長陳菊為監察院院長,一個正被調查的人卻去監察政府其他部門運作和官員操守,引起社會輿論嘩然,藍營議員還佔據立法院抗議。結果,藍綠陣營議員互相揪打起來,也是抗議無效,正如許多政治事件和社會議題常石沉大海,除了75年前蔣介石時代的「二二八事件」,每年總要鋪天蓋地總動員宣傳,以觸動台灣本省人的歷史仇恨情緒。


台灣有一個笑話是:「民主,即是由民進黨作主。」亦有台灣朋友曾經說:「藍營雖然也糟糕,但懂得搞經濟綠營則什麼也不懂!」

台灣經濟現況

我不由得笑了起來。經歷過昔日蔣經國時代台灣經濟起飛,每年約10% 經濟增長,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那時候社會的樂觀和朝氣,便明白今昔之別。台灣自2000年變天,陳水扁政府上台後,這20年來人力市場薪金一直沒漲過,大學畢業的新鮮人不管唸哪一科系,也只約領28千至3萬台幣(約7千港幣),去做保安還可領34千台幣(約8千多港幣)啊!有十萬至十幾萬台幣月薪的(約25千至35千港幣)已經是人中龍鳯,通常是醫生、律師和會計師。


30年後回台,我就算居住於全台最繁華的台北市,在經濟不景氣之下,平日八、九點餐廳便打烊,街上水静河飛。周日的Sogo 百貨亦只有稀疏零落的顧客,除了超市和食堂最熱鬧。


有時想想在兩岸三地,出生和成長於香港的黃金時代原本最幸福。蓬勃的經濟、廉潔的社會、法治的精神、行政的效率、以及各方面的自由,從經濟到思想言論。就算改朝換代後,沒有出現一人一票普選特首,但每次港府推出法案,遇到市民強烈反對後,總會撤回,可惜如今凡事過了頭便回不去了!


這一年香港社會動盪,身邊不少朋友打算移民,

台灣是其中一個熱點。多年沒見的朋友看多了我在facebook的台灣優悠生活,也想來台退休,垂詢我這過來人,我還是嚇了一跳,不禁失笑,「嗯,台灣有民主自由喔!」


如果民主只是一個投票政制去選領袖,大概在台可以得到滿足,年初我便投下人生的第一票去選總統。可是若希望籍民主政制去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和透明的社會,仍有一大段距離。


一般人不賞花賞月賞景,又可如何?


(原文刊於Magazine P, 網絡版經重新修訂,版權為作者所有,不得轉載。)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富貴的巴黎華人

我的富貴巴黎小助理 二十年前我初訪巴黎時裝周,自此有十年經常定期穿梭往返巴黎,結 識了不少居於當地的華人,有來自內地溫州、香港、台灣、亦有柬蒲 寨、越南的⋯五湖四海。 當時這羣旅居巴黎華人的生存狀態大概可以用窮途命舛來形容。若非 一家大小在十三區唐人街、以及第一和第八遊客區刻苦經營着中餐館 ,就像看六、七十年代白先勇和於梨華的悲情小說,便是在當地留學 唸時裝設計的苦學生,有已畢業或未畢業的,統統替內地、 台灣和香港媒體當自由撰稿人和攝影師,也有兼營走水貨的。

走過台灣後戒嚴與前解嚴時代 : 返校

長達38年的戒嚴令,有多少思想洗腦教育?上學也如履薄冰。 鋼琴前,一身儒雅打扮的張明暉老師架著金絲圓框眼鏡、穿著藍白條紋襯衫和吊帶褲,輕輕彈奏著 1934 年日治時期哀怨纏綿的《雨夜花》,訴說著男女思念之情。 「我看這首歌也快要被禁的了。」 站在他身旁一位年輕女教 員殷老師的聲音響道,劃破了如泣如訴的琴音。 門外,女學生方芮欣看到殷老師苦苦勸說張明暉疏遠她,以免洩露他們組織讀書會的事。方芮欣失望,她憤怒,她感到被最愛和最信任的人遺棄,她的初戀被破壞,她暗下決定要報復!向學校教官檢舉讀書會偷讀禁書。 電影《返校》的一幕。師生戀只是引子,那一抹濃墨重彩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台灣在動員戡亂戒嚴時期( 1949-1987 )白色恐怖籠罩下發生的校園檢舉與鎮壓悲劇。故事藍本來自 1949 年的基隆中學案,多名師生因參與地下左翼刊物《光明報》被逮捕和槍決。 對於一向生活在自由主義之下的港人而言,思想、言論、出版、集會和經貿自由,這不是一頁容易理解的台灣史。「事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啊?不就是只看幾本書而已嗎?」戲內的男學 生魏仲廷悲嚎。那幾本書只是泰戈爾的詩集、屠格涅夫的小說和廚川白村的文藝評論集吧了!                                 在台灣戒嚴時期太多禁忌,讀書會為何犯禁?重點是讀些什麽書! 我不由得想起那些年大學時代留台的歲月,有同學在校門外的書攤打工,被檢舉賣禁書。什麽是禁書?就是凡左翼思想和作家、日文書籍、批判時事和傷風敗俗的也是禁書和禁歌,而傷風敗俗是包括像 1970 年代的流行曲《今天不回家》亦不能倖免被列為禁歌,更遑論像魯迅、陳映真這類左翼文人的寫實小說,連金庸的武俠小說在早年也曾被禁,理由是千奇百怪。 幸好我同學被檢舉犯禁是發生在 1980 年代,台灣政治和社會氛圍開始逐漸放寛,事情最後不了了之,但已夠嚇破膽! 只怪在歷史的舞台上, 1949 年國民政府在中國內戰全盤輸掉了,撤退到台灣,患得患失,杯弓蛇影,長期處在兩岸戰雲密佈的陰霾下怕被解放,同時又期望反攻復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和戒嚴令由此在全台實施,民主憲法遭到架空,取而代之的是黨...

獻給我最愛的母親

在12歲以前,我的衣服一直由母親縫製的。她是一位心靈手巧的刺繡師和裁縫師,經常縫製漂亮的衣服給我,將我打扮得像小公主。我對時裝的熱愛、以及靈敏的觸角便是源自她。 我一直希望成為父母的驕傲。當2010年和香港三聯書店合作,初次出版自己的著作<<我的時尚騷靈>> ,關於18位國際時裝設計大師的訪談,便是獻給我的母親。 十幾年後,物是人非,母親與世長辭,當天這篇序言,情卻永在 ❤️ 童年時,我常穿著母親縫製的衣服 ——————————————————————— 《我的時尚騷靈》序言 小時候我已經夢想當作家,大概是五、六歲的時候吧?我將用鉛筆寫在單行紙上的小故事釘裝成一本小册子,帶回學校給同學們傳閱。同學們的反應是怎樣?我已記不清楚。只記得我蹦蹦跳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長輩們,我的志願是長大後當一位作家。長輩們冷笑著說:「妳想將來當乞丐嗎?」一棒喝打在五、六歲的小人兒頭上。當時母親在旁默不作聲,在她心裏也該不希望她唯一的女兒將來是一位窮作家吧?又或像她般是一位裁縫,靠手藝過活,每天侍候著有錢人,打躬作揖。她的主觀願望是小女兒長大後能成為一位醫生或律師。可惜,世事往往事與願違。我在台灣上大學的時候,主修的是中國文學,還曾在校園文學奨比賽中摘下小說組亞軍的榮譽。我的志願更明確,我不是要當一般的流行小說作家,而是文學家。那是我22歲之前的夢想。 畢業後當然是人生的另一章回,現實是我沒當成文學小說家,倒是少年時令我在校園文學獎裏飲恨,摘下了冠軍桂冠的蔡素芬卻成為了台灣著名的文學小說家,而我卻在香港成為一位時裝編輯,一幹便是多年。這或許便是中國人所說的命。但我並沒有後悔放棄最初的夢想,正如張愛玲也有她的《更衣記》。雖然文字一直佔據了我的生命,母親遺傳的時裝DNA 也同時流淌於我的血液裏。小時候一邊看《紅樓夢》、張愛玲和白先勇的小說,已愛一邊對號入座,猜想現實中哪位貴客是白流蘇或尹雪艷?又或在母親的工藝坊裏,編織珠串項鍊給洋娃娃穿戴,累了便躲在工藝坊唯一的冷氣室睡午覺。那是一間掛滿了一襲襲華麗亮片和閃燦水鑚晚禮服的小房間,只有美麗的衣裳才可以享受這小房間的冷氣。涼風飄送,衣帶飄盪,我則編織著自己的時裝白日夢,長大後要穿上這些漂亮的衣裳。 燈影霓虹、華衣美服 ⋯⋯ 這個小時候的白日夢在我長大後也算如願地變成了我的現實生活,泰半源於我的職業。在歐洲時尚界闖蕩的日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