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台北新居的四周蹓躂。路經傳統豪宅區仁愛路,一抬眼,一楝樸灰色的宅邸落地玻璃窗映照著偌大的空間,室內矗立著整齊的書架,書桌前和沙發上閒坐著好些人正埋頭凝神閱讀。門前的招牌寫著「益品書屋」,我心想這該是另一家類似誠品的書店吧? 推門進去。室內約 700 平方米,樸實的褐色木一書架和桌椅陳設得疏落有致,還擺放了鮮花,有別於其他書店,好一個寬敞和愉悅的閱讀空間!書種則涵括藝術、設計、建築、時尚、旅遊、飲食和童趣,全是中文和英文精裝本。我在書架上隨意選了一本書看了一會,便到櫃枱結帳。 「小姐,不好意思,書是非賣品。我們不是書店,是書屋。」櫃台的女生輕聲細語的說。 我一怔。 「進場繳交一百塊 ( 約 25 元港幣)便可以隨意看書,亦有吧台,咖啡、茶和冰沙,隨意飮用,每天下午有小提琴演奏。營業時間到晚上 8 點,中途離開,當天什麼時候也可以回來,不另收費喔!」 這倒真教我不好意思起來,白看了一會兒書,趕忙掏出一百塊。然後回家處理了一下事情,再折返,在書屋便消磨了一整個悠閒的下午。 像這樣的書屋,益品的創始人王品集團老闆戴勝益稱它為公益書屋。明知會賠本,卻是他的「志業」,回饋社會,讓大家開開心心地看書,喝茶喝咖啡,聽小提琴演奏,提升生活質感。 三年前開業,引來了人潮。三年後熱潮褪去依然有它的粉絲,雖然不再人頭竄動。但我倒喜歡這樣寧靜的空間,晚上不時還有藝文和生活美學講座以及分享會。我亦喜歡稱益品為社區共享閱讀空間,造福居住在這一帶的坊眾,頗有社會主義本色。 在台灣書店和咖啡館是無處不在,幾近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無論是書店附設咖啡館還是咖啡館附設書店。知名文化品牌除了誠品書店外,還有青鳥、蔦屋、紀伊國屋等等。亦掀起了房地產以書店和咖啡館作為文化及生活品味附加值的行銷手段風潮。 像 2006 年新北淡海新市鎮樓盤「淡水情歌」與誠品合作,推出誠品風格的社區圖書館。及至 2010 年,位於新北淡水的另一樓盤「伊東市」也找來日本最大連鎖書店紀伊國屋,設計在台首座私人屋苑圖書館,由建商出資 300 萬新台幣(約 75 萬港幣)購書。「伊東市」還斥資 1,300 多萬新台幣(約 325 萬港幣)引進新銳藝術家設立美術館。這均是早年台灣房地產與文化圈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據報擁有知名書店的品牌加持,或有名人、藝術家代言的情況下,附近店面行情自會跟
- a fashion insider to share her work, life & opinion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