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鄧小宇寫Comme Ça Du Mode, 他想添置一件冬天穿在西裝外面的黑色羊毛長褸, 令他忽然想起久違了的日本品牌Comme Ça Du Mode , 以前他每次去東京必然光顧,
一定會有款式正經莊重,但 cutting 又不失時尚的大衣讓他選擇。
那種行文風格是很80年代的<<號外>>,
帶着感情的散文筆觸, 關於他的生活與回憶。不要期望像今天在媒體上看到那些有齊 Comme Ça Du Mode的品牌故事、產品系列、今季設計靈感、售價和銷售點等等通告式的技術性重點資料。
但他的<< Comme Ça Du Mode 仍在嗎?>>卻打動了我, 重新燃起這個連我都已忘懷的品牌的興趣。嗯, Comme Ça Du Mode 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香港曾經是很紅的, 我還買過它的一個非常cool chic的深藍色打火機, 而打火機比衣服還重要, 因為它每天無時無刻地陪伴着我, 哈哈! 而又曾經鄧小宇這類文章是香港人從媒體上學習時尚、窺探奧秘、懂得品牌的方式, 雖然只是一鱗半爪, 但已令人念念不忘非常滿足。
每次被問及80年代的媒體面貌, 香港人如何學習時尚, 大概便是這樣的, 在那個資訊不發達亦鮮少品牌詳盡的前世今生資料包括照片及新聞稿的年代, 作者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便非常重要, 亦唯其如此文章才有感情和個性, 也是最初令我愛上時尚的感覺, 看到的設計、閱讀到的文章總是令人產生無窮的幻想。
當然, 正如世間的愛情最美麗也還是最初的時候, 漸漸也就變了調, 又或正如今時今日的愛情, 一開始已先彼此算計着有些什麽好處或得益吧了! 只不過是一場買賣或一盤生意。名為時代進步啊!
那天看WestEast出版人李冠毅 ( Kevin Lee) 寫<<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Fashion>>, 說他最瘋狂盲目的時候不停地買買買衣服, 活在時尚的美好夢幻與熱枕中, 被母親說他敗家, 時尚帶給他些什麼?除了提升一點品味和拿過十大最佳衣着獎外, 但本來可以買房子做包租公的錢, 卻全落入對流行的盲目信仰中。亦曾為了追求信仰, 去巴黎Esmod唸時裝設計, 亦做過服裝採購, 最後創辦West East雜誌。「當越理解整個設計過程和商業操作方式之後, 我卻開始厭倦所謂的Fashion了。時尚, 是懂的人在玩弄操控,不懂的人在追求的夢幻遊戲!」
看得我深有同感, 這真是一個悟道的過程啊! 如果今天你問我還愛不愛時尚, 我會說 : 「如夢如幻如泡影, 一份工作吧了! 」
(原文刊於明報專欄 22 / 5 / 2014, 版權為作者擁有, 網絡版經重新修訂)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janicewong831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janicewong831/
同意。倒懷念從前為了追看某個設計師作品/模特兒做封面, 真金白銀買雜誌的年代,最愛细閱主编妙花生筆描述各大品牌故事及抒發時尚生活精闢見解。如今資訊泛濫太方便年代,惡果是即食及速讀文化,只瞄看吸睛圖片及標題,不大願意花錢和精神閱讀有點內涵的精神食糧。
ReplyDeleteexactly !!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