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ongsam Connect長衫薈展品 |
年輕時, 穿著繁花似錦撞色撞圖案的衣服, 不按理出牌, 帶著波希米亞風情, 是瀟灑隨意。 當進入30歲後, 開始散發成熟女性的韻味, 穿著貼身修腰的外套和裙子是相得益彰。40歲後, 就算體型不發福, 肌膚已不復緊致細嫰, 臉上的眼袋、虎紋和木偶紋統統跑出來, 衣服須簡單就是美。
人如衣服, 衣服如人, 也是有賞味期限的。當然, 女人總是不甘心, 中年後以為穿著Marni、 Carven的school girl look和Philipp Plein的搖滾著裝便能回春, 結果是一個笑話!
如果世間有永不過期也不欺負人的衣服, 也許只有旗袍, 無論十幾歲還是幾十歲、燕瘦環肥也能穿得好看和得體, 看看粵語長片, 不管是年輕窈窕的林鳳還是年長肥胖的譚蘭卿。 遇上國際隆重場合, 想不到穿什麼出彩的晚裝艷壓群芳時, 旗袍亦能施展乾坤大挪移, 將焦點輕易轉移到自己身上, 洋人總是對東方美存有幻想。所以, 香港的女高官出訪外國時總愛穿著旗袍, 靚版則有2001年楊紫瓊身穿Barney Cheng的後幅曳地虎紋亮片旗袍亮相奧斯卡頒獎禮, 被當年外媒評為十大最佳衣著。
旗袍是否源於清朝婦女的旗裝? 雖然張愛玲的<< 更衣記 >> 如是說, 後世學者卻不這樣認為, 莫衷一是。肯定的是現代旗袍始於1920年代的上海女學生, 為爭取平權, 蓄短髮, 模仿男子穿著寬松的素淨長袍, 再慢慢演變為帶著西方服裝的元素, 貼身修腰花巧的款式, 跟著潮流, 裙襬或長或短, 也是現今旗袍的普遍式樣。但太短始終令人想起酒吧女, 太長則看來像酒樓知客,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旗袍長度維持在膝下兩吋半, 被視為優雅大方的典範。
對於像我輩的人來說, 對旗袍或多或少有一份情意結, 總會依稀記得小時候母親穿旗袍的樣子, 或看過她穿旗袍的花樣年華舊照片。而讀女校的, 那一襲藍布長衫更是集體回憶。 不過, 我少女時代並不這樣想, 總嫌自己那一襲鬆身藍布長衫老土, 亦好像與年長女性划上等號, 不及瑪利諾、聖瑪利這些女校的校服年輕、摩登和洋氣。直至那些年
不過, 在香港量身訂做旗袍不容易,買現成的其實是一個笑話, 旗袍講究的是依據人體剪裁和縫製的細緻工藝, 穿上後布料是多一分嫌多, 少一分嫌少, 包裹出女性的曼妙身段, 以及講求華美巧究的布料以突顯穿著者的身份和地位。
Photo courtesy of CheongSam Connect長衫薈 |
聽過上海的老師傅曾感嘆, 在上世紀60年代旗袍的黃金歲月曾有千多位師傅, 每天可以為客人做5件簡單的旗袍, 鑲花鈕滾邊的也可每天做兩件, 現在行內只剩下約50位老師傅, 像夕陽工業, 沒有新人肯入行。 但做一件旗袍依然不貴, 只須約二三千元的手工縫製費, 可自攜布料做自己喜歡的,但費時費力的是須往深水埗布行找布,昔 日在佐敦和尖沙咀彌敦道一帶的高級綢緞莊早已不復存在,又或學汪 明荃般去買外國名牌的絲綢圍巾, 併湊出自己的旗袍布料。師傅亦沒這麼多人手,要花兩三個月才可以 完成一件旗袍, 客人要耐得住性子等候。
不過,若穿上費盡心思和時間的一襲旗袍不光是外表的美麗,也是內
(原文首發於2015香港明報專欄JW Diary, 版權為作者擁有, 不得轉載,網絡版經重新修訂)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janicewong831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janicewong831/
Comments
Post a Comment